10月17日,在尖端科技云集的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海外创新分会场,“北京国际青年创享汇”(Beijing International Gala for Youth”,简称BIG-Y)以国际青年的视角点亮了一片别样风景。这场由北京市人才工作局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指导,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精心策划的活动,标志着北京为国际青年人才量身打造的全新服务品牌正式亮相。
BIG-Y创享汇以“创新创业,分享共享,汇智聚力”为核心服务理念,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方位、全周期的国际青年服务品牌。
“我们不仅要做好政策的传递者,更要成为青年成长的同行者。”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负责人在致辞时强调,BIG-Y将系统整合各方资源,为国际青年提供创新、交流、发展全过程支持。
“创”就是要从政策层面为国际青年提供保障。北京市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有关同志现场介绍“北京服务”举措,从工作生活方面为国际青年提供一系列便利化支持。这一“平台统筹+政府支撑”的模式,既发出了热情欢迎国际青年来京创新创业的声音,又力求解决国际青年在京发展的难题,助力人才长远成长,彰显了北京服务国际青年的主动作为。
随后,富有感染力的启动视频将整场活动的首个环节——“创·北京声音”推向高潮,也标志着BIG-Y服务保障国际青年的系列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。
作为BIG-Y“享”维度的核心呈现,针对刚来北京的国际青年有关学习规划和融入北京的问题,5位在读留学生分享了各自在京的求学经历与生活体验。
来自匈牙利的北京大学留学生露莉说,“北京已经成为我的第二个家,是一个我学习、成长,发现未来新的梦想的地方”;来自巴基斯坦的北京理工大学留学生韩安从2017年就来到了中国,他对比了父亲1990年代拍下的中国照片和自己来到北京以后领略的现代化场景,对于中国人称他为“巴铁”充满了骄傲和自豪。阿尔及利亚的索菲亚内是个美食博主,来到北京化工大学就读后,他从北京烤鸭里面竟吃出了哲学味儿,“单独的鸭肉并没有那么美味,但是和饼、大葱、黄瓜以及酱裹在了一起,就成为绝妙的美食。这就告诉了我,融合才是最美的”。来自柬埔寨的对外经贸大学留学生陈荣财是一名“华三代”,从小时候发现父亲经常对着爷爷的照片低声絮语开始,就坚定了来中国的梦想,一路通过努力学习来到北京,立志要成为中柬之间经贸交流的使者。赤道几内亚的森迪从小就是个爱追星星的人,一路追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就了航天梦,并积极报名成为了冬奥会的志愿者,“虽然我来自热带地区,但是到了北京,就成为北方人,一点都不怕冷!”。
从课堂学习到文化探索,从学术研究到社会实践,他们一个个生动的讲述,让台下听众深切体会到北京对国际青年的包容与支持,更对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的在京生活产生强烈共鸣。
北京对于国际青年的欢迎最终落地为实实在在的行动。“汇”就是要汇聚北京的各种机遇和机会,帮助国际青年在京创新创业。阿富汗小伙马赫不仅在北京创业成立了公司,也帮助更多的有在京创业梦想的国际青年实现梦想,“在这里,你需要的就是一个idea,北京都会帮你实现!”韩国留学生金峻范注册成立了公司,成为了知名博主和网络达人,他拍的很多体验北京的视频都成为了“爆款”,“现在我参加活动,大家都认识我”。来自欧盟商会的美国青年王澳清说,他一开始来中国学习的时候并没有到北京,但是到北京工作后,这里独特的中国特色与国际环境让他再也没有离开的打算,“我可能要在北京干到退休了”。三位“先行者”的经验让有意在京工作的国际青年收获良多。
而活动现场也为他们准备了一份诚意满满的“礼物”:来自京津冀三地的25家用人单位发布了300多个招聘岗位,张开双臂向国际青年发出了橄榄枝,让整场活动在实现梦想、奔向未来的支撑中圆满结束。参会者纷纷表示,活动不仅搭建了政策与国际青年的沟通桥梁,更让他们找到了融入北京发展的切入点,立足北京、融入北京、扎根北京的意愿愈发坚定。
从政策精准滴灌到生态协同共育,BIG-Y是北京服务国际青年的一次模式创新,也将常态化开展系列活动,继续有效链接政策、人才、企业等要素,进一步深化国际青年对北京发展环境的认知,让国际青年更好地扎根北京、成就北京。